巴州区建立立体式农业产业扶贫体系

【来源: 区农业局 陈廷玺】【点击举报】

   巴州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长短结合布局产业,整合资源打造组团,建立“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产业扶贫体系,带动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确保2017年农业产业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一、区有示范园区。一是完善提升巴州生态科技园区,在清江巾字村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着力打造多种功能的农业产业园区。二是新建巴州西部中药博览园,在曾口书台和雁桥等村发展特色道地巴药种植基地1万亩,着力打造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旅游、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三是新建巴州海升猕猴桃产业园区,在顶山镇小寨、白果、蝉池村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种植发展猕猴桃2000亩,做好储藏气调库及分选包装线规划。四是扩大巴州温氏养殖产业园区,重点建成分别年出栏仔猪12万头、18万头的温氏二龙种猪场和温氏羊鼎种猪场。五是打造巴州生态水产养殖园区,重点在鼎山康民村和白果霜建立标准化水产园区2000亩。六是在曾口、大和等地提升巴州现代粮油产业园区3万亩。

  二、乡有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乡镇脱贫奔康产业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按照连片集中不少于1000亩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基地,一类乡镇至少建成2个、二类乡镇至少建成1个千亩产业带动基地,每个脱贫奔康产业基地达到“五个一”,即一个工作推进的详细方案,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一个运行健全的带动主体,一个与贫困户紧密连结的增收机制,一个具有区域特点的农业品牌。

  三、村有当家产业。坚持产村相融的原则和“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路,选准一个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落实一套产业建设机制,按照新建中心村不少于500亩、小组团不少于200亩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用好用活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重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村支部带动贫困户建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建园、农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建园,能人带动贫困户建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骨干产业格局,贫困村“五个一”工作人员和驻帮干部职工要协助村“两委”建好集中连片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当家产业,达到主导产业上档次、拳头产品有特色。对于零星发展的产业不予认定、不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四、户有增收项目。按照“一户一策,一户多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思路,重点抓好贫困户脱贫“万元增收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户有2-3个万元增收项目。一是建万元林。按照“农民短期得利,森林长期得绿,长短有效结合,以林下经济促进林业循环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采取林禽、林畜、林蜂、林药、林菌等“林+N”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二是建万元田。调优种植结构,坚持“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突出中药材种植,实行间套复种,粮经复合,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建成万亩田2万亩。同时,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院落,发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园艺盆景等庭院产业。三是建万元水。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优先满足贫困户承包水利设施,允许转包确保益价由贫困户享受。引导有条件贫困户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采取塘养、池养、库养、箱养、田养、河养,大力推行稻田养鱼,建成规范标准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四是建万元圈。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引导农户改扩建圈舍,适度发展生猪、牛羊和家禽,力争做到养殖农户出栏生猪5头以上或出栏牛2-3头、羊10只以上。五是建万元店。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在交通要道或农户集中居住地开农资经营、日用百货等商店,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行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支持有技能的贫困户从事生产加工。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