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钥匙” 打开“致富锁”

平梁镇去年贫困发生率降至2.2%顺利脱贫摘帽

【来源: 巴中日报 李俊如】【点击举报】
 编前语

  今年7月,我市表彰奖励了一批在脱贫攻坚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每一个先进个人都是一面旗帜,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脱贫故事;每一个先进组织都是一座堡垒,背后都有一套脱贫致富的门路。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即日起,本报推出“榜样的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专栏,敬请关注。

秋色静谧,晨光熹微。巴州区平梁镇新桥河村的双鑫菌业大棚内,贫困户姜德平正在忙着给菌袋喷水。双鑫菌业把这个40多平方米的大棚交给他“托管”,每个月保底工资1500元。这一份工作,既是姜德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条好路子。

在平梁镇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内,全镇80%以上的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而这仅仅是平梁镇在脱贫攻坚中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打开脱贫“致富锁”的一个小小缩影。数据具有说服力:三年多时间,平梁镇顺利完成3个贫困村退出,减贫664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8.8%降至2017底的2.2%。前不久,平梁镇被市委表彰为“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划片“作战”包干推进

人人都是“主力军”

  平梁镇党委、政府深知,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让每个人动起来、跑起来,让每个人都肩负脱贫攻坚的责任,这场硬仗才有必胜的把握。

“人人头上一点红”。平梁镇对脱贫攻坚实行划片作战包干推进,按照1个贫困村、2-3个非贫困村的标准,将全镇划分为8个片区,除镇纪委书记专门负责督查外,其余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包干推进。镇党委书记谢江鸿每月至少有10天在自己包干片区的田间地头跑。

工作内容天天报。工作例会周召开、工作成效月考核。镇领导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村“两委”干部每天在此报告工作内容,每周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例会,总结工作,解决问题。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软件资料工作组、危旧房改造工作组、党员干部义务宣传队等专业团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交叉检查,相互学习,奖惩结合,倒逼成效。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和党委、政府的务实作风为平梁镇脱贫攻坚凝聚了强大的合力,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用好用活叠加政策

群众搬得甘心住得舒心

平梁镇贫困程度深,安全住房欠账大,土坯房存量大,老屋老房多。

“建!而且要建好!”困难再多、任务再艰巨,镇党委、政府坚定决心和信心,创新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既搬得快、又搬得好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

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思想工作做在前。危旧房贫困户一方面想住上安全房,另一方面有故土难离的情结。在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前,镇党委、政府所有成员全部下户,户户见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理解并接受国家这项民生工程。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业主委员会说了算。群众自愿报名参加聚居点建设,由群众选派代表组建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从全区企业备选库抽取施工单位,并决定地勘、测绘、监理、设计、施工各项工作。同时,解决了“施工企业材料不够,有人协调调动;劳动力不足,有人协调解决”的问题。

用好用活政策,整合项目找资金。平梁镇不富裕,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钱从哪里来?平梁镇通过把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土地增减挂钩、美丽幸福新村建设项目包装到村、到点、到户,全面覆盖、全域推进,通过算账,明确户户政策补贴、群众自筹等资金来源。

目前,全镇建成聚居点70个,搬迁户、随迁户、分散安置总共2732户9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25%以上,建设体量排名全区第一。

从搬出大山到住上新居,贫困户赖文绪只花了半年时间。他逢人便说:“镇上的领导有魄力啊!”

贫困户王克林不但搬进了新居,还在党委、政府帮扶下,发展起了产业。他在门前的大石头上刻下了“致富不忘共产党”。

  产业发展“无中生有”
  群众零风险增收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但对于产业为零的平梁镇来说,如何让产业遍地开花、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增收业,难度实在太大,问题实在太多。

迎难而上、谋新求变是平梁镇党委、政府的一贯“作风”。

谋篇布局,规划在先,打造“三线”形成“三品牌”。这是平梁镇党委一班人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最可操作、可实现的蓝图。

在很多地方看来,发展产业必须有票子。但平梁镇没有花一分钱却引进了12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广袤的土地上建起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产业园。

平梁镇是怎样做到“空手套白狼”的?“吃得苦”“跑得路”是平梁镇引进外企最大的法宝。落户平梁镇新桥河村的双鑫菌业是他们连夜“抢”回来的,果药基地是他们说干了口水换来的。这样的事例在平梁镇比比皆是。

老百姓不愿做贴本买卖。如何“拴住”企业,还要让群众放心?平梁镇8个贫困村全部实行“公司+专合社+示范户”的发展模式,种苗和技术必须由公司提供。

在双鑫菌业菌棚内,贫困户姜德平小心翼翼地将“冒”出来的茶树菇摘下放到框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这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菌棚转,因为菌棚的产量、食用菌的质量直接和他的收入有关。姜德平是平梁产业园区“托管式”的受益者,托管菌棚,每月保底工资1500元/月。这样的收入,是姜德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除了“托管式”,平梁镇还实行股份制模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贫困户从银行贷款入股合作社,年底按入股资金的10%进行保底分红,贷款到期由合作社还本付息。目前已有53户贫困户通过该模式实现了固定、短期收益,人均增收1000元。

“我回来,我来干。”后溪沟村外出青年黎昌俊在平梁镇回引创业座谈会上,与13个有志青年共同表态。黎昌俊原来在乐山当小包工头,借助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成功竞聘为村产业发展员,领办昭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小额信贷、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资金,种植丹参等巴药300余亩,带动贫困户35户,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就是这些小小的产业发展员,竟然有效破解了平梁镇产业发展“有人带、有人种、有资金、能成功”的瓶颈问题。

引导贫困户合伙创业、发展万元增收工程,推行“借鸡还鸡”“借苗还果”。不管哪种模式,平梁镇的贫困户户均实现了零风险增收。

如今的平梁镇,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事干。山间田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全镇建成了19个村级产业园、1个万亩果药示范基地、3个道地药材示范基地、1个核桃示范基地、1个优质果蔬示范基地,引进各类龙头企业17家,带动贫困户328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成为巴州区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