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园区实践两种农企利益联结模式

菌棚能“托管” 农民当股东

【来源: 巴中日报 袁静】【点击举报】
   2016年10月,巴州区平梁镇引进双鑫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桥河村建核心园区500亩,搭建菌棚50个,种植巨菌草200亩,流转土地700亩,覆盖全镇8个贫困村和2个非贫困村。如何打消农民对收益无保障的顾虑,还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公司探索实践“托管式”和“股份制”,将公司和农民利益捆绑在一起。

  托管式 收入捆绑让农民无顾虑

  7月16日,走进平梁镇新桥河村食用菌产业园,一股食用菌的清香扑鼻而来。

  菌棚内,贫困户姜德平小心翼翼地将“冒”出来的茶树菇摘下放到框里。虽然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这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菌棚转,但他一点也不敢马虎:看温度、验湿度、观察长势,因为菌棚的产量、食用菌的质量直接和他的收入挂钩。

  姜德平采用的便是“托管式”。“托管菌棚,每月保底工资1500元,每个菌棚每年生产3季,年工资收入1.35万元,每个菌棚8000棒菌棒,每月产量8000斤,每生产1斤可获得0.2元的奖励补助,每月可获得1600元的奖励,年收入14400元,每年可获托管总收入27900元。”这样的收入,是姜德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以前靠种庄稼,只是能维持基本生活,哪还能存到钱哦。”

  在“托管式”利益联结模式中,通过“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把农民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有效打消了农民对收入无保障的顾虑。

  股份制 二次分红让农民有动力

  “这里面有我的股份,年终有分红,我们干活也有动力。”菌棚内,贫困户杨菊花刚摘下一筐猴头菇。2016年,她将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公司,成了一名股东。平时,她在园区务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劳务收入。

  杨菊花采用的便是“股份制”,通过贫困户贷资入社、入企、入园实现收益。“贫困户从银行贷款入股合作社,年底按入股资金的10%进行保底分红,贷款到期由合作社还本付息。”双鑫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国善说。

  肖国善向记者介绍,公司成立初期,发动53户贫困户充分用好用活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贷资入股200万,双鑫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800万,组建了姜家湾食用菌种植专合社,再由双鑫菌业公司提供征信担保,专合社向农商银行申请金融扶贫贷款500万发展产业。“这样,53户贫困户就能按照年终保底10%的分红作为固定收益,经营利润按照2:8进行分红。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持续增收1000元以上。”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