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专家忙 科技帮扶显身手

——我市持续发力助推科技精准扶贫

【来源: 巴中日报 李秀东】【点击举报】
 本报记者 李秀东

  “我种的甜瓜为什么蔓多瓜少?”“我家棚里的甜瓜为啥长势慢?”“怎么施肥才最好?”……

近日,一堂“果园课堂”在巴州区三江镇鳌溪村开讲。市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王代财在田间地头会诊苗情,面对面地为村民讲授甜瓜种植技术,现场解决疑难问题。该村及周边40余名种植户参加培训。

“感谢市科协派来的农业科技人员,从种植、管护、采摘、加工,每个环节都手把手地教我们。”种植大户李国说。

这是我市实施科普惠农的一个缩影。

  科技扶贫扶起思想

扶贫先扶“志”与“智”。之所以穷,首先是穷在思想。认识转变,才有希望摘掉贫困的帽子。

精准扶贫,扶智是核心。以科学普及为抓手,着力抓好“知识扶贫”,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开设科普频道、栏目等形式,免费推广宣传科学种植、养殖、科学生活等知识,并充分利用科协部门网站、巴中宁微科普、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扶贫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宣传。

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个性化、多样化、具体化需求,我市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专家走基层”等活动为载体,在贫困村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为村民提供“定点、定向、订单”式的技术指导,不断提升贫困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科技扶贫扶起体系

创新科技扶贫工作机制,重点是有机衔接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

“我们建立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供给库’和‘需求库’,贫困村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市科协主席王政说,去年我市广泛联合各级各类学(协)会、高校、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供给库”,聚集贫困村贫困户,摸清扶贫对象科技知识需求,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需求库”,着力实现科技资源与贫困村(户)的精准对接。

为构建创新转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我市还加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平台、巴中市科技扶贫服务中心、科技专家工作站、科技扶贫驿站等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巴中市科技扶贫服务中心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发展“星创天地”,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推进我市“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平台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录入种植、养殖、水产等涉农专家1814人、示范户257192户。

同时,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四川大学、四川农大等高等院校与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以贫困村和龙头企业为主体,搭建科技专家工作站、科技扶贫驿站等科技扶贫服务平台30个,选派科技人员为119个贫困村提供“一对一”科技帮扶服务,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扶贫扶起样板

2017年,巴州区化成镇白庙村村民张林荣,依托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学文明礼仪、学烹饪技术,办起了农家乐,成为乡村旅游领军型能人,年收入达20多万元。现科技资源与贫困村(户)的精准对接。

为构建创新转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我市还加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平台、巴中市科技扶贫服务中心、科技专家工作站、科技扶贫驿站等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巴中市科技扶贫服务中心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发展“星创天地”,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推进我市“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平台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录入种植、养殖、水产等涉农专家1814人、示范户257192户。

同时,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四川大学、四川农大等高等院校与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以贫困村和龙头企业为主体,搭建科技专家工作站、科技扶贫驿站等科技扶贫服务平台30个,选派科技人员为119个贫困村提供“一对一”科技帮扶服务,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扶贫扶起样板

2017年,巴州区化成镇白庙村村民张林荣,依托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学文明礼仪、学烹饪技术,办起了农家乐,成为乡村旅游领军型能人,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只有下活农村一盘棋,才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天地。

农村的种养能手、致富能手、脱贫之星等都是乡村振兴的人才。让一批可学可比的人才引领乡村振兴,才能形成一个带一批、一群带一地的“裂变效应”。

巴州区大罗镇二郎村,依托科技服务大力发展黄花,成为巴中黄花第一村。2017年全村种植黄花820多亩,产值达到560多万元。清江镇巾字村依托巴州区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果蔬、科教基地,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000元,成为省级四好村。巴州区曾口水果产业协会建立巴中寿星果业有限公司,除在寿星村集中种植水果外,并带动周边3个乡镇7个贫困村建水果基地5000亩,18名村民工人担当了8个村的农民夜校老师,促进了花果飘香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近年来,科学发展,科技支撑成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带动农民群众从传统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现代的“技术型”“集约型”“效益型”生产经营模式转变,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