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更美 百姓更富 巴州区乡村振兴风正劲

【来源: 巴中日报【点击举报】

  这里是红色之区,薪火传承;这里是文化之乡,融古烁今;这里是康养胜地,风雅惬意;这里,是清爽奋进幸福巴州。

  乡村建设为民而建,乡村振兴为民而兴。近年来,巴州区扎实做好乡村建设这篇大文章,紧盯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件大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党群干群同心同向,全面吹响乡村振兴奋进号角,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兴产业促就业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风吹麦田遍地黄,沃野千里好“丰”光。在巴州区鼎山镇观坪村的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内,小麦已经逐渐泛黄成熟,随风而起的麦浪意味着又一次丰收即将到来。这里也是巴州区南部现代粮油农业园区的核心区,整个园区覆盖鼎山镇、凤溪镇等镇20个行政村,以发展优质粮油为主。作为市四星级园区的南部现代粮油农业园区,正在力争年内创建省三星级园区。

  2021年,巴州区在鼎山镇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含观坪村在内的7个村,总面积约4000亩,其中观坪村占到了其中近半面积,撂荒地变为高产田。一年两季粮油的收入可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创造上百万元的纯收入,并为村民创造25万余元的分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群众增收致富是目的。

  夯实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道地药材、优质粮油、绿色果蔬和生态养殖产业,力争建成川东北最大种苗供应基地、种植基地、交易基地。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启动建设1.7万头肉牛生产基地,建立“一核两线多点”商品蔬菜基地8300亩。

  突出园区引领。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提质培育省五星级中药材园区。按省三星标准创建“粮油+猪”种养循环园区,启动万亩蔬菜园区建设,高标准建成核心示范区1250亩。

  强化产业支撑。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水利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7.99万亩。持续提升农机装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精心实施省级财政资金“菜篮子”工程冷链设施示范县项目,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27座。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促进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物流,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健全监测机制。采取集中排查与常态监测相结合,落实每月反馈风险预警信息机制,优化排查直报机制,织密“行业部门定期推送、信访部门及时反馈、乡镇村组日常摸排”的排查网,盯村入户,探头前移,多网合一,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促进政策落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帮扶衔接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并进行优化调整,群众对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认可度达到100%。

  扎实开展帮扶。抓住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端口,投入衔接资金1亿余元,支持肉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用好产业扶持基金和到村到户补助资金,支持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五小”产业。在24个重点帮扶村实施项目31个,建成义巴国际商品城,用好义乌—巴州劳务协作平台,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发脱贫村公益性岗位795个,确保有就业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巩固了“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脱贫成果。

  面对新的历史性任务,巴州区正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目标、建强产业园区为重点,做优传统产业,发展骨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发展动能取得突破、塑成优势,向着乡村振兴之路进发!

  惠民生优治理

  和美乡村有品质有颜值

  初夏时节,川北神秀阴灵山更加秀丽。在阴灵山山脚的枣林镇灵山村,1000余亩茶园绿涛似海、翠色欲滴,茶树丛中人头攒动,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这1000多亩茶园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分红收入。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灵山村在2017年整村脱贫后,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实施政策红利型、文旅康养型、入股分红型、生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等多种发展路径,辐射带动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灵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元,从曾经的贫困村到现在的全省“四好村”、全省“最美古村落”、“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灵山村的蝶变只是巴州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州区坚定把“三区同建”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统筹实施各类重大项目,持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环境宜居宜业、群众富足富裕,加快重塑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强化政策落地。坚持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优先向农村倾斜,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占比逐年提升。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17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实现“两个全覆盖”,农村污水治理被国家生态部肯定。改善农村道路201公里,形成“外通、内联、畅乡、通村、到户”的农村交通网络,巴州区被评为省级农村“四好”公路县(区)。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样板村镇评选和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活动。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婚丧喜庆事宜简办,选树“巴中好人”,打造乡风文明十大行动示范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培训“乡村教师工作室”教师。扎实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年满60岁村医养老待遇。

  强化乡村社会治理。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全方位建设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推行城乡接合部“党建+”、农村聚居点“五微三化三变”治理,下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到乡镇126项。建立农村社区网格3700多个,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化解群众诉求12842个,市民诉求大起底经验在全市推广。

  促进品质发展。推动新型社区建治同步,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引领作用,持续政治化育、能力培育、作风教育,推动社区治理由能治向善治转变,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荣获全省平安先进示范县(市、区)。

  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产业生机盎然,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巴州大地徐徐展开。

  抓改革促创新

  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日前,经省委、省政府同意,2022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出炉,我省10个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入选,其中,巴州区是巴中市唯一上榜区县。

  巴州区是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全省农村改革及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验区。2022年,巴州区聚焦系统集成、关键突破,统筹推进29项国省改革试验任务;探索闲置宅基地预收储机制,《落实五项权能强化宅基地管理》获评全国典型案例;聚焦务好“熟地”、整治“生地”、盘活“流转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深化东西部协作,签订《义乌·巴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施5类26个项目,探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子被《四川改革动态》《工作情况交流》专刊刊登。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巴州区抓住改革机遇,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勠力创建新时代美丽新农村。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成功支付首笔农村集体资金,做到集体资产提级管理。建立部门挂联、考核“红黑榜”、集体经济收入与干部奖励挂钩等制度。预计全区全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去年翻一番多,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超过20元,5万元以上村超过50%,20万元以上村超过20%。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管理,及时查处村民违法占用土地建房行为,巩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成果,扎实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创新宅基地和承包地管理,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持续盘活人、地、钱,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农村改革经验位居全国前列。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扎实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建立金融服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共进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撬动振兴人才杠杆。在全市率先出台《村(社区)常职干部管理办法》,实施“头雁领航十百千”工程“书记项目”,启动“巴州优才双百培育工程”,梯次培养新时代年轻干部90名,评选表彰十名“担当作为好书记”,更多人才勇赴基层建功立业。

  探索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建管体制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三联共建新模式,按照“20:15:65”股权量化,着力破解供销、组织、管护三大难题,签订“三方协议”,确保“三方共管”,实现“三方共赢”,助推道地药材产业长效稳固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枳壳+”道地药材园区5.6万亩,年产值5亿元以上,辐射带动近1.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乡村天地阔,振兴写新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巴州区正凝心聚力,笃行致远,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