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丨春华秋实 “丰”景独好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点击举报】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

  五彩斑斓的田野上,一株株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里,一串串黄灿灿的玉米挂满窗棂;波光粼粼的水产养殖园中,一网网肥美的鱼儿活泼翻腾……

  春华秋实。一片片沃土上,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农用机械发出欢快的轰鸣……累累硕果,在巴州儿女勤劳的汗水和丰收的欢笑中颗粒归仓。

  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也在巴中市巴州区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丰年好“丰”景。“丰”景得益于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园区、兴产业,补短板、夯基础,抓改革、稳增收,从而形成特色产业突出、乡村绿色美丽、农民持续增收的“三农”发展新格局。

  地区要发展,百姓要富裕,巴州“金手指”招数频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巴州区坚决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着力建设川东北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坚持党政同责抓发展,管控耕地保面积,技术配套攻单产,优化结构增效益,牢牢把握生产主动权,划定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42万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8万亩,建设“稻香杯”基地13.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万亩,在鼎山等地建成优质粮油园区2万亩,巴州区政府三次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2022年小春完成粮食播面28.9万亩,小春总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1.2%;坚持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以技制旱、以多制旱的策略,落实大春播面61万亩,总产可达26.4万吨 ,增产0.76%,有望实现粮食产量“13连升”,切实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巴州力量。

  “锅里要有,碗里也要有。”巴州区把“立区产业”与“到户产业”相结合,着力培育道地药材、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切实构建“三线三片两特”产业布局,重点围绕北部山区茶旅融合、中部地区道地药材、南部山区粮猪种养三条产业环线,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9个,其中省五星级1个、市级5个、县(区)级13个,切实强化长效产业覆盖,做到短期产业长效化,骨干产业特色化,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道地药乡,康养巴州”。巴州把道地药材作为四大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来抓,确立了枳壳、白芍、丹参、姜黄4个主导品种,大力推广“药药、药果、药林、药粮”等种植模式,围绕“六园四基地”布局,建成在地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11万亩,在清江、大和、水宁、曾口4个乡镇32个村建成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同时,按照“巩固生猪基础、提升牛羊优势、突出家禽特色”思路,巴州不断调优养殖结构,实现畜牧业产业升级上档、提质增效,建成规模养殖场(户)365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达到243个,特别是在鼎山首市村实施1.7万头肉牛产业项目,大力推进种养业“2+1”大品种计划实施。

  按照“大宗果蔬+特色果蔬”的定位,巴州着力打造“一核两线多点”的果蔬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稳定发展有机果蔬产业,新建和改良果蔬基地2万亩,以玉堂桥炉村为中心建立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2000亩。同时,引进9家企业在北部山区规模发展、业主经营名特茶产业1.02万亩,建成茶旅融合产业带。

  此外,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和招商引资,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区建有家庭农场83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场17家、省级示范场17家、市级78家、区级示范场216家;农民合作社144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42家、市级22家。全区流转土地24万亩,其中规模流转土地达13.8万亩。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