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让“撂荒地” 变成“希望田”

【来源: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点击举报】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抓好农村撂荒地集中整治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稳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巴州区多措并举切实开展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让“沉睡”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在巴州区水宁寺镇三皇村村民王述才家的农田里,机械轰鸣,挖掘机、四轮耕地机来回穿梭,清理杂草、深翻、晾晒、平整,大家有序忙碌着。“我们组织了一批人将闲置多年的土地全部开垦出来,种上更容易生长的玉米和黄豆。”王述才说,他们准备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将200多亩的撂荒地全部开垦,确保耕地应种尽种,提高耕种效益。

  同样,在新居附近,一排排梯田错落有致,田内种植的玉米已经长出了小苗,10余名村民正忙着破膜、扶苗、培土。而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三皇村党总支书记李向阳介绍,该村的撂荒地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百姓没能力种,导致撂荒多年;另一种就是之前部分承包业主经营失败后留下的撂荒地。

  为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三皇村立足当地实际,根据相关政策,对长期撂荒的农户暂停发放耕地补贴,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对地势平整的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对地势凹凸或处于坡地的撂荒地,根据地理条件做到应种尽种。截至目前,全村共整治撂荒地600余亩,完成率为85%。

  科学整治,提升土地品质。在水宁寺镇新庙村整治现场,挖掘机、耕地机轰鸣,大家正按照农技员的技术要求对闲置土地有序进行整治,让撂荒地变品质耕地。

  水宁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万鹏程介绍,在整治过程中用挖机对撂荒地、残次林以及田里的石块进行清理,开好沟,用耕田机或旋耕机翻耕土地,深翻25cm到30cm左右,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勠力同心,发挥集体力量。水宁寺镇新庙村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组织全村村民集体种植,大大增加了播种面积,提升了种植效率,让撂荒地焕发生机。

  “我们现在年龄大了,耕种土地有诸多不便,今年村上组织把所有撂荒的土地重新种上了庄稼,我们老百姓非常满意。”村民李德脸上笑容不断。

  水宁寺镇新庙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何毅介绍,截至目前,新庙村已复种撂荒地300余亩,针对目前劳动力缺乏,一些撂荒地无人耕种的问题,经村两委商议,以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的名义进行代耕代种,充分盘活了土地资源的同时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据悉,水宁寺镇建立“排查台账”“销号台账”“种植台账”三本台账,采取“四个一批”模式全力推进农村撂荒地土地整治。成立专班,通过“线上+线下”“传统+新媒”等宣传方式,引导农户履行承包责任,复耕复种一批;针对外出农户造成的撂荒土地,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代耕代种一批;对交通便利、土地规模连片的进行集中流转,统一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流转承包一批;对没有业主认领的撂荒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整合集体资金、劳动力进行兜底复耕,兜底种植一批,保证全镇粮食生产有地可种、有粮可收,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截至目前,已整治一年以上撂荒地1060亩,季节性撂荒地复耕960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800亩。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