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发明家的科技情怀

【来源: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点击举报】

  清江镇的产业园区里,一群锄草工人们正熟练地使用着一款轻型锄头,小巧、轻便的特点让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不少。

  “之前的锄头重,用着很费力,现在手上拿着的锄头用着不仅轻巧也更省力……”这个众人称赞的工具出自“农民发明家”施安之先生之手。

  走进施安之的工作室,不足20平米的小屋看似简陋,工具却很齐全。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屋里,已经产生了4项国家级发明专利,还有5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中,涉及生活用品、汽车能源、生物农药等,其中植物杀虫剂已经投用生产。为什么执着于科技发明,施安之讲起了自己十年前的故事。

  “以前庄稼有害虫,不得不自己去打农药,不成想却中毒了,幸好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施安之回忆起还有些后怕。他说,当时认为农药都是化学物品,有毒,对人的身体危害也很大,如果换成无毒农药会不会好很多,从此他便开始了研究无毒农药之路。

  这一研究就是十多年,经历过失败、嘲讽、绝望,在梦想面前,施安之选择了坚持。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筹备资金很困难,为了买实验器材和专业的设备,不得不出去务工。接着又去学习了电脑方面的知识,慢慢的,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说起自己的发明,施安之侃侃而谈:“我还有光伏发电站,从设计、施工到安装全由自己动手完成。现在这个发电站已经并入国家电网,除自家用电外,余电卖给国网,一年还可收入近万元。”

  成为小有名气的“农民发明家”后,不少企业找到施安之,想出高价买断专利。他却说,只想让所有专利尽快产生社会效益,为巴中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虽然年龄大了,但只要身体没有什么毛病,我都会继续坚持劳动,发挥我们老年人的余热,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