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家园为“花园”再现村美人和新画卷

—《政务访谈》聚焦巴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来源: 巴中日报 袁静】【点击举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这是广大群众期望的愿景。11月15日,《政务访谈》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巴州”为主题,邀请巴州区有关负责人,就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市民网友在线交流。

       实施“五大行动”

       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巴州

       巴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冯钰介绍,目前,全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已全面铺开,聚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主攻方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主导向,切实开展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根据《巴州区“美丽巴州·宜居乡村”“1+5”推进方案》的部署和安排,下一步巴州区将在“系统治理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农村粪污、统筹提升乡村风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管护机制”等六大方面下功夫,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到2020年,实现全区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公厕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区建成宜居乡村达标村210个。

       在具体实施中,冯钰介绍,将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难点

       改善农村环境居住条件

       巴州区加快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行动,以满足需求、布局科学、设施完善、管理精细、农民满意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步伐。

       冯钰介绍,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要有5种模式:一是城郊结合型,对靠近城区、场镇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推广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二是适度聚居型,对中心村、聚居点区域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的村庄,推广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三是养殖带动型,长期养殖的散养户同时配套建有沼气池的农户,户用厕所粪污通过铺设污水管道接入沼气池进行处理;对短期养殖的散养户,利用原建有的粪坑作为收纳池,加以盖板或挡墙,通过溢流管接入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四是院落集中型,对3-14户相对集中的院户,推广单户或联户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就地就近采用微动力或无动力处理技术集中处理。五是边远散居型,对远离大江大河、饮用水源保护地或不适宜建设三格化粪池式的地方,户用厕所保证粪便不暴露、贮粪池不渗不漏的基本底线。

       在农村水污染治理方面,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统筹推动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6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到2022年,全区行政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构建发展新格局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巴州区副区长谢建华在访谈中描绘了未来巴州美丽宜居新画卷。他表示,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力争到2020年,全区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更和谐。

       在农村产业发展上,把农业产业园区作为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产居融合的重要结合点,按照巴药产业“六区四基地”的区域布局,加快推进清江—曾口—金碑—梁永片、清江—大和—水宁寺片等6个万亩连片种植区进度,巴州丹参、巴州枳壳2个良繁基地以及巴州黄精、巴州白芨2个全省“三个一批”重点基地建设,推进全区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推行以一个党总支、三类功能型党支部、N个村民自治组织为架构的“1+3+N”乡村治理模式。重视发挥协会、村民理事会、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组织作用,引导群众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掘我区乡村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紧密结合家风家训文化,利用“晏阳初讲堂”、村史馆等经常性开展“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诚实守信”主题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培塑良好家风、共筑淳朴民风。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升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为具体抓手,通过有力的措施,努力增强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谢建华说。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