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50多名救助对象找到了“家”

【来源: 新华社 吴晓颖】【点击举报】

  她为50多名救助对象找到了“家”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3月10日电(记者吴晓颖)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赵台坝村村民赵某,在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户政大队副大队长郭芸的帮助下,在被拐离家30多年后,终于实现了落户安置。5年来,郭芸已帮助50多名救助对象找到了“家”。

  42岁的赵某6岁被拐卖到外地,长期在黑煤窑打工,没有办理过户口和身份证。今年年初,赵某来到巴中市救助管理站寻求救助。经检查发现,其腹部、心脏积液,全身浮肿,遂将其暂时安置在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巴中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接到巴中市救助管理站的情况报告后,由郭芸带队,协调巴中市恩阳区公安局相关部门,前往恩阳区登科街道办事处赵台坝村等地走访查证,对赵某进行DNA比对、人像比对,并通过相关人口信息网对其提供的关联人进行核实筛选,很快就为赵某落实了户籍,为其享受相关社会保障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巴中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初,该站共有长期滞留的救助对象50余名,只有将其纳入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帮助其彻底摆脱生活困境。因当时政策尚不完善,落户安置工作难度较大,巴中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对此给予大力支持。郭芸警官与同事主动研究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工作,打破部门壁垒,确保当地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通道畅通无阻,目前已为50余名长期滞留的救助对象落实了户籍,相关经验在全川推广。

  长期滞留的救助对象是社会上“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特殊困难群体。在巴中,救助对象王某兵和赵某梅在当地托养机构生活10年之久,容貌和体型发生了很大变化。郭芸发挥户政工作经验优势,带队深入托养机构多次甄别救助对象的体貌特征,用救助对象近几年的照片反复在公安人口信息系统比对,最终帮助王某兵和赵某梅查出户籍信息并成功寻亲。

  多年来,郭芸和同事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细节特征、碎片组合”的人像比对经验,帮助救助对象成功寻亲。一个个久别重逢的感人画面,折射出警民情深,更有巴中公安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警初心。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