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实施“旅游+”推动旅游发展

【来源: 巴中日报【点击举报】

   春天走进乡村赏花海,仲夏踏入果园体验采摘乐趣,秋天爬上南龛山感受翠柏长青,冬临化湖赏水天一色的旖旎风光……近年来,巴州区利用区位、交通、历史人文等优势,探索“旅游+”品牌、活动、产业和新村等基础上,树立“大旅游”理念,以“打造川陕渝城市群休闲度假后花园”为总定位,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承载能力,“旅游+”发展之路渐入佳境。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9.8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8.6%,实现旅游收入9800万元,同比增长35.7%。

  +品牌

  打造精品旅游景点

  近日,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发布《关于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专家评审结果的通知》,巴州区南龛山、秦巴养生谷、化湖清风3家景区通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估,列入全省2016年4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

  “力争到2020年全区4A级景区达到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和精品村寨14个、特色精品乡村旅游经营点40个。”区旅游局负责人何艳介绍,该区在发展旅游中坚持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实施旅游品牌驱动战略,创造旅游发展新引擎。

  新品牌形成集聚示范效应。历时两年的精心建设打造,化湖水库在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后,顺利升格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是我市继平昌江口水乡国家水利风景区后又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秀美巴中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又一典范。化湖位于巴城以东的巴州区化成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备城镇生活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总库容6565万立方米。近年来,随着市廉政教育培训中心、市法纪教育基地在化湖的投入使用,以法纪教育基地为核心,依托化湖水利风景区与市区相连、坐拥山水的区位自然优势,规划投资5亿元,形成“一心、一环、三区”的总体结构,致力于打造集文化、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区。

  此外,2011年,巴州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区),2014年通过复核评审;2014年,佛龛村、巾字村等6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5年,佛龛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鼎力生态园、清江七彩世界、锦绣山庄、李家大院、梨苑山庄、帝儒艺术、明珠花园等被评为2015年特色经营点。

  “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发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狠抓旅游品牌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力争把巴州打造成生态游、红色游、回归体验游重要目的地。”何艳说。

  +活动

  提升巴州旅游形象

  气势磅礴的龙灯狮舞、传统古韵的《将军令》、特色川剧《新官上任》、宛转悠扬的歌曲《喀什葛尔女郎》、红色舞蹈《映山红》……去年,巴州区首届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上,精彩的民俗节目表演让游客领略了不一样的精彩。

  “通过举办巴山欢采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开展‘游乡村美景、品乡村菜肴、观民俗表演、享农家乐趣系列活动,巴州区去年接待游客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不断优化,达到11:38:51。”据介绍,巴州区探索旅游发展模式,以乡镇为主体,开展地域特色文化活动,以清江镇巾字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水宁寺佛龛农庄、花溪乡新庙村幸福美丽新村、化成白庙村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等点位,举办老年秧歌、腰鼓、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和乡村旅游活动。

  今年,该区还将举办“第二届巴山欢采节”、“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旅游活动。除自办的活动外,巴州区旅游还通过西博会、渝洽会、农博会、旅博会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巴州,不断提升生态巴州、人文巴州、红色巴州的旅游形象。

  +产业

  赏景采果助农增收

  五月,走进水宁寺镇三皇村,成片的猕猴桃硕果累累。正在果园里锄草的村民杨畅告诉记者,他家去年收入超过了4万元,主要是土地流转和家人在园区里务工、游客采摘猕猴桃、家里“农家乐”的收入。

  去年,水宁寺镇利用连片的猕猴桃产业,举办首届采摘节,带火了旅游。这是巴州区首次尝试“旅游+农业”发展模式,为镇上万亩猕猴桃销售打开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

  近年来,巴州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扶强龙头、做大基地、打造品牌”的思路,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强农业产业。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00余个,带动种植、养殖农户5万余人。

  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为巴州区探索农旅结合之路打下基础。近年来,巴州区通过培育道地药材、优质果蔬、现代粮油、生态畜禽四大富民产业,逐步建成北部山区巴药、干果基地,环巴城优质果蔬、花卉基地,南部现代粮油、生态畜禽基地,推进东部休闲农业基地建设,以清江巾字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水宁寺佛龛农庄休闲观光农业、金银花猕猴桃产业带、万亩蔬菜中药材园两大示范区的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已逐步显现,形成“集中连片、特色突出、适度规模”产业发展局面。一大批在外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成为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增收路不断拓宽。

  +新村

  城郊游带热乡村

  乡村发展如何与旅游相结合?对此,巴州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按照“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和“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工作思路,提出用打造景区的概念来建设农村,村民可以结合乡村旅游,打造连片、规模的花卉、果园景观,推动城旅、农旅、体旅、商旅融合发展。

  水宁寺佛龛村依托新农村建设,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周末休闲目的地。游客既可赏花卉苗木、小溪河流等农村田园风光,还可尝到风味小吃、野菜等农家饭菜。去年,该村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及相关收入4千余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对全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佛龛村乡村游是巴州区城郊游的缩影,该区按照“分片推进、集中打造、示范带动”的原则,全力提升“水宁-花溪-清江-凌云”乡村旅游环线层级,打造文旅融合的现代新村。目前,花溪乡新庙村、水宁寺镇三皇村、枇杷村、红栋村、佛龛村等59个村,建成“巴山新居”4329户,新居同步规划文化院坝、旅游厕所、活动广场,完善了水、电、广电、通讯基础设施。

  通过新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形成多元化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旅游+新村的模式,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形态,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繁荣乡村旅游市场,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促进巴州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