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种树8万棵 昔日荒山变绿荫

【来源: 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谢磊】【点击举报】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进入4月,在大和乡方垭村的毛家山上,800余亩的桤木、红杨郁郁葱葱。从曾经远近闻名的“荒山坡”,到现在枝繁叶茂的“绿色海洋”,是村民刘勇和父亲10年的坚守。

  刘勇是巴州区鑫瑞家庭农场负责人,今年50岁,左眼先天性视残。十年前,事业已小有成就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开荒造林,成为巴州区流转林地第一人。

  植树造林漫山野,荒山杂田变林荫。种树投资小,风险相对较低,加之树木的管护较为粗放,看中了利用荒山荒坡发展林木经济的前景,刘勇毅然决定栽种树木。如今,十年时间,曾经的苗木,已长大成林。八百余亩荒山已然成为一片绿色海洋。这两天,刘勇和父亲正忙着清理树林中的杂灌。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杂草是刘勇父亲早年生活唯一的燃料。如今,漫山的树木,不仅给毛家山带来了“高颜值”,也成了村民们的幸福靠山。

  荒山变青山,种树父子档。从最初栽种竹柳失败,到改种红心桤木,再到利用林权制度改革,刘勇用十年时间改变了“光坡梁”,让800亩荒山重新披上绿装,也尝到了生态效益带来的甜头。

  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为了“以短养长”,2014年,刘勇开始“靠山吃山”、发展林下经济,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养殖业。

  栽种青花椒、李子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7年8月,刘勇的农场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三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刘勇带动了70户的贫困户种植青花椒,而且他是按价回收花椒,每年的人工工资大概要支付是40余万元。“大和乡朱垭村副主任张禹平说。

  近年来,大和乡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新举措,在林下经济上作新文章,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种植,林禽、林畜等模式并得到快速发展,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依托林下经济,瑶鸡、巴山土鸡打响了当地林下鸡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和乡副乡长苏琳元表示,大和乡通过释放林权活力,引导广大村民植树护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林业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